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高行健《靈山》讀後感-林倩文

因為工作關係,我便開始了靈山之旅,就在某一天下午慵懶的躺在沙發上,配著一杯香醇濃郁的摩卡,就這樣翻開了陌生的第一頁。記得大學曾經一度試圖想成為一位有氣質的文藝青年,在知道《靈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之後,下課就去圖書館借來翻翻,選定好欣賞這本巨作的好位子後,一坐下來,一翻開書,一行…兩行…三行…,五分鐘後便趴在桌子上睡了。

現在爬靈山的時候,大概是沒有想成為文青的負擔了,就以優閒的心情拿起它來隨意翻翻,在文字之間漫遊小鎮、爬山越嶺之間,似乎就透過雙眼看到古鎮所瀰漫的古樸氣息與人文風情,看到峻嶺之間的煙霧繚繞與宏偉壯闊,也以旁觀者的陌生角度,悄悄地旁聽過去高行健先生與當地居民的對話,在與作者同遊靈山之旅時,也感受到他對文革的反動、對生活的樸拙,及對生命回歸於本質的追求。

曾經聽到一位前輩說:「沒有人可以詮釋高行健」,這句話或許是對的,但也值得去反對,而縱然高行健先生也胸襟開闊地允許讀者們以任何一個角度去看待它,詮釋它,愛怎樣看就怎樣想,過去的我因為20歲所以看不懂而不能體會,也或許只是單純地不想懂,但七年之後,縱然依舊無法詮釋它,但似乎也看懂了點什麼,又再次驗證了同一本書經過同一個人不同人生階段的閱讀,總會來點不同的看法,《靈山》再爬一次,總是有些驚奇。